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点击量:813 时间:2024-11-20
2019年7月20日傍晚,我们和老同学、老朋友倪九龙、施令英夫妇,王耀忠、郑雪芬夫妇一行7人,乘火车从乌鲁木齐抵达,第二天早晨就到达边陲花城伊宁。六十年代初,我们从上海支边回到新疆。几十名年轻人挤迫在大卡车上,离开了乌鲁木齐,白天行车前行,夜宿精河、五台,第三天中午才抵达目的地伊宁市。
当时正值金秋季节,花城伊宁林茂水秀,爪果明月。一排排高高的钻天杨耸立在街道两旁,路边水渠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苹果园星罗棋布。
家家房前屋后清泉环绕着,户户小院内外树绿花香。整座小城尤如一个大花园、大果园。在这里,我们童年了人生中最幸福、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爱情成婚,成家立业,含辛茹苦,几经磨练,茁壮成长,为开垦戍边、美化边城做出了理应的贡献。在这批热土上,有我们深耕的汗水,努力奋斗的足迹,感人的回想。曾忘记,在伊犁河畔的农四师工程处木工厂两年多时间里,白天下班工作,晚上召开自学,我和老伴从结识、际遇到相识,根本没一起到市区逛过街。
曾忘记,在地处伊宁市郊巴彦岱的工程处机关职工家属院,我和倪九龙、王耀忠同居一间集体宿舍,同在一个机关食堂睡觉,同在政治处一起工作,又先后在这里成婚成家,直到工程处撤销才被迫思念。曾忘记,巳经分娩的老伴分配到农四师医院工作时,我被临时选派到新疆日报编辑部协助工作,直到老伴生育前几天,才利用公干专访机会回家探亲。女儿出生于并未满月,我就受命回到报社下班。
救下有老同学卫则奚、同乡老友晓梅、晓英及其一家人、同事的热情帮助,母女俩平安无事。一年后,我分配到医院政治处工作。那几年,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马路边上的一间小屋里,一条明渠就在窗户下面徐徐流过。
盛夏夜晚,经常从窗外马路上传到维吾尔族青年成群结队一起弹奏唱歌的高亢歌乐声。曾忘记,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伊犁记者站任驻站记者十年期间,我常常上山下乡专访,很少考虑到家庭,繁复家务和照料两个女儿的重任都落在老伴肩上。垫煤棚,二垒鸡窝,凿菜窖,运煤炭,纳冬菜……许多重活、累活好在有朋友拜托。
曾忘记,那时候,我们和陈克强、吴其昌两家上海知青朋友,完全每周日都要聚会一次,这周在我家,下周去你家,轮流作东,大人一桌,小孩一桌,饮酒聊天,亲如一家。老友夏鹤芬、陈玲芳夫妇就住在记者站马路对面,近在咫尺,堪称常来常往,相知己。1986年冬天,我们举家迁出伊犁后,无论在乌鲁木齐,还是在上海、北京,经常缅怀美丽富饶的第二故乡伊宁,更加缅怀在那里一起工作、生活过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
一有机会,总要去伊宁探望他们。这次故地重游,边城伊宁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宽广平缓的马路四通八达,主干道解放路、斯大林大街两旁杨柳、槐树如碧玉屏风,掩映着鳞次栉比的新楼大厦。
市中心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电视发射塔凌空矗立,伊宁火车站宽阔可爱,倚城而过、滚滚西去的伊犁河修建了第二痤大桥。
在市郊开发区里,一幢幢住宅楼、办公楼、教学楼和大酒店、大商场拔地而起。然而,变化仅次于的还是人。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都出了年近七旬的老年人。
有的二、三十年没有见过面,久别重逢,完全慢认不出来了。每次聚会,老友们感慨万端,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感叹山美水美人更加美,美德友情无以磨灭。妳了,边陲花城伊宁!妳了,扎根边疆的朋友!以后如有机会,我们一定还不会去探望您们。
本文来源:狗万·ManBetX-www.sgfmjs.cn